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IPC什么是普通产品,IPCOQCPQCFQC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IPC什么是普通产品,IPCOQCPQCFQC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30 19:38:07 编辑:安防经验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IPCOQCPQCFQC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QC即英文QUALITY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IPCOQCPQCFQC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2,IPCA610E中产品分级的依据是什么样的

1级 - 普通类电?产品包括那些以组件功能完整为主要要求的产品。2级 - 专?服务类电?产品包 括 那 些 要 求 持 续 运 行 和 较 长 使用寿命的产品,最好能保持不间断工作但该要求不严格。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使用环境而导致故障。3级 - ?性能电?产品包括以连续具有高性能或严格按指令运行为关键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服务间断是不可接受的,且最终产品使用环境异常苛刻;有要求时产品必须能够正常运行,例如救生设备或其他关键系统。

IPCA610E中产品分级的依据是什么样的

3,纠结是入ipc还是ipt

iPhone5音质其实不错,不必再买ipc,要不就买个iPad mini,听歌玩两不误
记得配付贵点的耳机哦!我是touch4的老用户,选择c仍是T,看你的用途和你而今的手机能力,如不美观你是安卓机那你可以选C,如不美观是诺基亚的老机器或者山寨那种,那就touch吧。
ipc吧,ipt的功能和iPhone完全一再了!!!
ipc一般都是专业玩家买的工具~而今的人都追求新潮~很少人会用~其实ipc也是苹不美观一大经典~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听歌还需要专门的工具吗?像我这样的木耳是无法理解的。帮顶,但愿楼下能有对劲的回覆
建议楼主抛却ipod,事实下场音质不比ip好。仍是买个此外mp3吧

纠结是入ipc还是ipt

4,PCB中IPC2级标准和3级标准的区别

区别如下:1、表面镀层总则不同2级标准的露铜/镀层交叠区不大于1.25mm,3级标准的露铜/镀层交叠区不大于0.8mm;2、芯吸(灯芯)不同2级标准的芯吸不超过100um,3级标准的芯吸不超过80um;3、导线间距不同2级标准的导线边缘粗糙,铜刺等缺陷的任意组合造成在孤立区域内的导线间距的减少不大于最小导线间距的30%,3级标准的导线边缘粗糙,铜刺等缺陷的任意组合造成在孤立区域内的导线间距的减少不大于最小导线间距的20%。扩展资料:IPC标准体系:-IPC-A-620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IPC-A-610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J-STD-001焊接的电气和电子组件要求-IPC-A-600印制板的验收条件-IPC-7711/21B电子组件返工返修-IPC-6011, 6012, 6013, 6017印制板的规范和技术指标-IPC-2220 +7351设计和焊盘-IPC-2581, IPC2610数据传输和电子产品文件管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IPC China

5,IPC吃锡率标准是根据什么定下来的

mb2194:因为产品设计出来都会有使用寿命的考量,即理论服役时间,我们期待的是实物产品能尽量达到理论值, 除了零件本身的因数,焊点的好坏,饱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点, 在长期老化,疲劳及其它测试中好的焊点能起到更好的电气导通,散热及承受机械冲击力的能力..
包括那些以组件功能完整为主要要求的产品。品,最好能保持不间断工作但该要求不严格。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使用环境而导致故障。键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服务间断是不可接受的,必须能够正常运行,例如救生设备或其他关键系统。不要书面的描述。接近实际的才有意义。ipc-a-610《电 子 组 件 的 可 接 受 性》标准收集了业内有关电子组件的外观质量可接受要求,阐述了关于电气和电子组件制造的验收要求......等等。如需该标准,请留邮箱。参照国标gb2828抽样方案。根据自己公司的需要制定抽样水平及接收限。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对于连续批产品进行验收抽样检验,认为满意的最低过程平均质量水平。这句就可以概况了。

6,IPC是什么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  IPC (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  IPC代表了一款处理器的设计架构,一旦该处理器设计完成之后,IPC值就不会再改变了。在这里,IPC值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频率似乎不再高于一切。  实际上是频率和IPC在真正影响CPU性能。准确的CPU性能判断标准应该是: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频率(MHz时钟速度),这个公式最初由英特尔提出并被业界广泛认可。  如果将英特尔用于企业级服务器的主频为800MHz的安腾处理器(英特尔的最高级系列CPU)与用于台式机的主频为1800MHz的奔腾4处理器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主频仅为800MHz的安腾处理器在性能上竟然比主频高达1800MHz的奔腾4处理器还要强大。  IPC 进程间通信  IPC(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资源,它是为了让进程间通信而开放的命名管道,通过提供可信任的用户名和口令,连接双方可以建立安全的通道并以此通道进行加密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访问。IPC是NT/2000的一项新功能,它有一个特点,即在同一时间内,两个IP之间只允许建立一个连接。NT/2000在提供了ipc功能的同时,在初次安装系统时还打开了默认共享,即所有的逻辑共享(c,d,e……)和系统目录winnt或windows(admin)共享。所有的这些,微软的初衷都是为了方便管理员的管理,但在有意无意中,导致了系统安全性的降低。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有人在说ipc漏洞,ipc漏洞,其实ipc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漏洞,我想之所以有人这么说,一定是指微软自己安置的那个后门:空会话(Null session)。  IPC即工业个人计算机(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是一种加固的增强型个人计算机,它可以作为一个工业控制器在工业环境中可靠运行。早在80年代初期,美国AD公司就推出了类似IPC的MAC-150工控机,随后美国IBM公司正式推出工业个人计算机IBM7532。由于IPC的性能可靠、软件丰富、价格低廉,而在工控机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应用日趋广泛。目前,IPC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工业控制现场、路桥收费、医疗、环保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IPC的技术特点:  1、采用符合“EIA”标准的全钢化工业机箱,增强了抗电磁干扰能力。  2、采用总线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技术。CPU及各功能模块皆使用插板式结构,并带有压杆软锁定,提高了抗冲击、抗振动能力。  3、机箱内装有双风扇,正压对流排风,并装有滤尘网用以防尘。  4、配有高度可靠的工业电源,并有过压、过流保护。  5、电源及键盘均带有电子锁开关,可防止非法开、关和非法键盘输入。  6、具有自诊断功能。  7、可视需要选配I/O模板。  8、设有“看门狗”定时器,在因故障死机时,无需人的干预而自动复位。  9、开放性好,兼容性好,吸收了PC机的全部功能,可直接运行PC机的各种应用软件。  10、可配置实时操作系统,便于多任务的调度和运行。  11、可采用无源母板(底板),方便系统升级。  IPC的主要结构:  1、全钢机箱  IPC的全钢机箱是按标准设计的,抗冲击、抗振动、抗电磁干扰,内部可安装同PC-bus兼容的无源底板。  2、无源底板  无源底板的插槽由ISA和PCI总线的多个插槽组成,ISA或PCI插槽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需要有一定选择,该板为四层结构,中间两层分别为地层和电源层,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减弱板上逻辑信号的相互干扰和降低电源阻抗。底板可插接各种板卡,包括CPU卡、显示卡、控制卡、I/O卡等。  3、工业电源  为AT开关电源,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250,000小时。  4、CPU卡  IPC的CPU卡有多种,根据尺寸可分为长卡和半长卡,根据处理器可分为386、486、586、PII、PIII主板,用户可视自己的需要任意选配。其主要特点是:工作温度0-600C;装有“看门狗”计时器;低功耗,最大时为5V/2.5A。  5、其他配件:  IPC的其他配件基本上都与PC机兼容,主要有CPU、内存、显卡、硬盘、软驱、键盘、鼠标、光驱、显示器等。  IPC网络入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IPC,我在这里特定整理及完善了一下IPC的概念、一些常用命令、在IPC出现在些问题的原因等等,资料大都来自因特网,由于不知道作者名字,故不能标记内容来处,敬请见谅。  一、IPC的概念  IPC$(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资源,它是为了让进程间通信而开放的命名管道,通过提供可信任的用户名和口令,连接双方可以建立安全的通道并以此通道进行加密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访问。事实上他算得上是微软提供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服务,在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方面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只是平时被用来的比较少,而大多数是被黑客用来进行攻击,因此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漏洞。其实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漏洞,它是指微软自己安置的后门:空会话(Null session)。  空会话的概念  空会话是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与服务器建立的会话,对于一个空会话,LSA提供的令牌的SID(空会话的SID)是S-1-5-7,用户名是:ANONYMOUS LOGON(系统内置的帐号),该访问令牌包含下面伪装的组:Everyone和Network。   二、IPC建立的过程  1)会话请求者(客户)向会话接收者(服务器)传送一个数据包,请求安全隧道的建立;   2)服务器产生一个随机的64位数(实现挑战)传送回客户;   3)客户取得这个由服务器产生的64位数,用试图建立会话的帐号的口令打乱它,将结果返回到服务器(实现响应);   4)服务器接受响应后发送给本地安全验证(LSA),LSA通过使用该用户正确的口令来核实响应以便确认请求者身份。如果请求者的帐号是服务器的本地帐号,核实本地发生;如果请求的帐号是一个域的帐号,响应传送到域控制器去核实。当对挑战的响应核实为正确后,一个访问令牌产生,然后传送给客户。客户使用这个访问令牌连接到服务器上的资源直到建议的会话被终止。  三、IPC连接条件  ★ 跟操作系统相关(NT/2000/XP可以建立ipc$连接,98/ME不能建立ipc$连接);  ★ 目标主机必须要开启ipc$共享;  ★ 本地主机必须要启动Lanmanworkstation服务(功能为提供网络链结和通讯);   ★ 目标主机必须要启动Lanmanserver服务(ipc$依赖于此服务,它提供了 RPC 支持、文件、打印以及命名管道共享);  ★ 目标主机必须要启动NetLogon,它支持网络上计算机 pass-through 帐户登录身份;   ★ 目标主机应该启动NBT(打开139端口);   ★ 目标主机防火墙配置(如果屏蔽139和445端口也将导致连接失败);  ★ 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  ★ 命令输入错误(特别要注意空格的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中不包含空格时两边的双引号可以省略,密码为空,直接输入两个引号"");  ★ 建立好连接后目标主机重启,ipc$连接会自动断开。  四、连接错误号分析  错误号5: 拒绝访问,权限不够;   错误号51: 无法找到网络路径(网络有问题);   错误号53: 找不到网络路径(ip地址错误;目标主机未开机;目标主机lanmanserver服务未启动;目标主机防火墙设置过滤端口);   错误号67: 找不到网络名(本地主机中lanmanworkstation服务未启动或者目标主机删除了ipc$);   错误号1219: 提供的凭据与已存在的凭据集冲突(已经建立了一个ipc$,可以删除再连);   错误号1326: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错误号1792: 试图登录,网络登录服务没有启动(目标主机中NetLogon服务未启动);   错误号2242: 该用户的密码已经过期。  五、常用口令  ★ 建立空连接: net use \\IP\ipc$ "" /user:""   ★ 建立非空连接: net use \\IP\ipc$ "password" /user:"username"   ★ 查看远程主机的共享资源(但看不到默认共享) net view \\IP   ★ 查看本地主机的共享资源(可以看到本地的默认共享) net share   ★ 得到远程主机的用户名列表 nbtstat -A IP   ★ 得到本地主机的用户列表 net user   ★ 查看远程主机的当前时间 net time \\IP   ★ 显示本地主机当前服务 net start   ★ 启动/关闭本地服务 net start 服务名 /y net stop 服务名 /y   ★ 映射远程共享: net use z: \\IP\sihochina 此命令将共享名为sihochina的共享资源映射到z盘   ★ 删除共享映射 net use z: /del /y 删除映射的z盘net use * /del /y 删除全部   ★ 向远程主机复制文件 copy \路径\*.exe \\IP\共享目录名,如: copy sihochina.exe \\IP\c 将当前目录下的sihochina.exe复制到对方c盘内   ★ 远程添加计划任务 at \\ip 时间 程序名,如: at \\192.168.0.1 11:00 sihochina.exe 11:00在主机192.168.0.1上运行sihochina.exe   本文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在VISTA 旗舰版SP2以及XP SP2的环境下测试的,别的系统没做测试,不过相信都大同小异,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差不多,我将列举我在两个系统的实验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供大家参考。  另外如果是初学者,对IPC及DOS命令毫无概念,请配合上一篇《IPC基础及IPC-DOS命令》一起阅读。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吧!  第一步,按WIN+R弹出一个运行框(别告诉我说WIN键都不知道是哪一个,那没救了!就是打开开始菜单的那个键,上面有一个WINDOWS的标志的键),键入CMD,进入DOS中。  第二步,输入net use \\目标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输入完这个之后,将会显示命令成功完成的提示符。值的注意的是语法的格式问题。在这条语法中一共有四个空格。USE前后各有一个空格,密码前后各有一个空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入侵主机的登录系统用的用户名和密码而非宽带拨号的那个。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目标机是VISTA系统的话,那么可以很轻松的入侵,因为VISTA系统中微软默认就把SERVER服务给开了,只要知道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来。而XP中却是关闭的,如果别人用的是XP系统而你又只是做实验的话那就放弃吧。或者你还不死心,打个电话给别人叫别人开一下吧!别人问你怎么开怎么办?如果你也不知道的话,晕,算了,好人做到底了,我告诉你吧,免得你去百度上去找了。打开“控制面板-经典视图-管理工具-服务”在服务项目中找到SERVER那一项,然后自己想办法开启吧!要再不会,那我也没辙了!  第三步,输入net view \\目标IP 查看一下目标开放了哪些共享。如果对方已将全部的盘上的资源都共享了的话,那么已经可以说入侵已经接近尾声了(在XP中默认开启的共享有:打印机什么的,而VISTA默认中几乎把所有的共享都开了)。但是如果对方没有开启共享的话那我们就得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一般我们都是用telnet这项服务进入对方的电脑,然后帮他开启你想要的那些共享。那么怎么样进入telnet呢?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了。在XP中默认telnet服务是禁用的,也就是说你不可以用这项服务。而VISTA做的更绝,在服务项中都没有这一项,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加。具体方法如下:“控制面板-进入控制面板主页-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左下方)-在里面找到telnet两项都添加就行”。碰到这种情况,像我们这种做实验的类型的应该就要选择放弃了。如果你再打个电话叫对方把禁用去掉,改成自动的,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修改方法和刚才开启SERVER差不多,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只要不是禁用,不管他的服务有没有开启我们都有办法把它变成开启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首先打开“记事本-在里面输入@net statr telnet"保存为opentelnet.bat放在C盘中吧!这里是用的一个批处理命令来实现的,具体怎么实现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今天的重点不是它。大家按做就行了,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个命令的效果就是打开停用的telnet服务(注意是停用的而非禁用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文件复制到目标机的根目录中去。具体操作为:  第四步,输入 copy c:\opentelnet.bat \\目标IP\admin$ 这样我们就把刚才建的那个文件复制到对方主机的根目录中去了。不过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在一些问题,我在向XP中上复制时就出现问题了,而且一直找不到问题出在哪,不过复制失败的原因具体有以下一些,我从网上找的,现在COPY过来。  复制文件的时候提示出错,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复制:  复制根本就不存在的共享文件,复制前应使用net view \\IP命令查看目标主机的共享情况;  2)默认共享判断错误:  ★ ipc$共享与默认共享是两码事,ipc$共享是一个命名管道,不是具体的文件夹,而默认共享并不是ipc$共享的必要条件;   ★ net view \\IP 无法显示默认共享(因为默认共享带$),我们无法通过这个命令判断对方是否开启了默认共享。   3)用户权限不够:   ★ 空连接向所有共享(默认共享和普通共享)复制时,大多情况下权限是不够的;   ★ 向默认共享复制时,要具有管理员权限;   ★ 向普通共享复制时,要具有相应权限(即目标主机预设的访问权限);   ★ 目标主机通过防火墙或安全软件的设置,禁止外部访问共享;   4)被防火墙杀死或在局域网  第五步,运行这个文件。就这要用到我们的at命令了。方法如下:首先看一下目标机的时间。键入net time 目标机IP 知道目标机时间我们就可以给它一个任务让它在要求的时间运行。假设刚才看到的时间为14:20,那么我们可以键入 at opentelnet.bat 14:30 \\目标IP 这行命令将使目标机在14:30的时候准时运行opentelnet.bat这个文件。  第六步,telnet 目标IP 这就是和对方建立telnet连接,有了这个连接我们可以在别人的计算机上做任何事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禁止做,否则格杀勿论。具体可以做哪些事我也不自己写了,累啊,复制一下:  ★ 在远程主机上建立用户,激活用户,修改用户密码,加入管理组等操作;   ★ 打开远程主机的ipc$共享,默认共享,普通共享的操作;   ★ 运行/关闭远程主机的服务;   ★ 启动/杀掉远程主机的进程。  其中第二个应用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打开主机的IPC$共享(加一个美元符号其实就是打开共享之后不会在对方机器上显示一个手托盘的符号)   第七步,先退出telnet,输入exit就可以了。然后键入 net use h: \\目标IP\c$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将对方的C盘映射到本地盘的h盘,其中h盘不能是本机原来已有的盘。映射,不懂?好的,不急。我来解释一下: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反射到自己的电脑,然后可以对其进行任何操作,就相当于是自己的电脑一样,至此,恭喜你,入侵成功

7,想知道IPC和IPV究竟有何区别

我只知道一般玩imod用ipod 4代和ipod video
1. IPC是云巢科技的一款基于云计算的桌面云产品,在桌面云的技术和架构上有了很大创新,使用虚拟化技术模拟PC,相对于传统PC,在数据安全、数据保护、运维管理、移动办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具有有成本低廉、绿色节能等特点。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IPC ( Instruction Per Clock, 即 CPU 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 IPC代表了一款处理器的设计架构,一旦该处理器设计完成之后,IPC值就不会再改变了。在这里,IPC值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频率似乎不再高于一切。2. IPV是指采购单上的采购单价和实际付款时发票上单价之间的差异。电子商务类网站中,商品类目的关注度。电子商务网站,均会将自己的商品进行分类,了解每一类商品的受关注度高低,即用户的点击量高低,将有助于网站更好的把握顾客的需求,并做好相应优化和资源配置。IPV 是商品详情页面的浏览次数(可以累加)。

8,PCB板面凹痕IPC有没有定义

在IPC-600-H对印制板缺陷类型,程度均有定义,并确定哪些可以作为可解释情况。凹痕定义了深度,长度,现象等等
有啊!ipc原为美国"印刷电路板协会"institute of printed circuit"之简称,后来改名为"the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其所发表有关电路板之各种品质,技术,研究,及市调等文件极多,为全球上下游电子业界所倚重。然其众多精采成套的规范与文件,泰半是出自一些美国大型电子公司。经过改头换面成一套看似"公开公正"的资料,事实上是便于推行美式文化於全球,此即ipc规范新颖实用的原因之一。 因此,只要客户的图面有要求要依循ipc6012spec,当然得依循它的规格。以下就广东龙人计算机pcb抄板专家所知的资料提出供你参考。 新版ipc6012在表3.2中对pcb孔粗已有重大改变,一般class2板类(如电脑产品者)其面铜与孔铜之平均厚度已由1mil降至0.8mil;下限也更降为0.7mil。此乃因小孔深孔盛行,孔铜不易达到厚度要求所致。所以,如果要依循ipc6012,你的认知是对的。但其就盲孔(blindvia)是有但书的; 该表就class2板类之盲孔平均铜厚,已放松至0.6mil,下限还可薄到0.5mil。对小而薄的多层板类确是大好消息。

9,贴片机IPC 速度是什么意思

JUKI有很多型号的贴片机,KE-2070比较常用芯片元件 最佳条件 0.155秒/芯片(23,300CPH)。
首先 肯定 这个是个好问题。回答:ipc 是一个国际标准 是一个协议。全称 ipc9850背景:市场上 各家贴片机 根据设计理念不同,设备原理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等等,造成大家标称的速度 没有任何可比性。例如:松下 cm602 标称每小时 10w点。但实际生产中 很难超过 6w点。 西门子 d4 标称每小时 6.6w ,但是 实际生产中,一般都不会低于 4w点,复杂产品可以到5w点。有此看来,标称值和 实际值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里有产品原因:产品的复杂程度,线路板大小和元器件密度 会影响实际速度。 设备的设计理念,基本原理 对实际速度的影响 设备制造商标称速度的方法 不同。如:松下标称 理论速度 (日本人 一般都标称理论速度) 西门子 标称 基准速度 。 基准速度 是 实际测试出来了,用西门子自己的基准板测试。而理论速度 是计算出来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际电子组织 就设计了一块 标准线路板 ipc9850线路板上有不同大小元器件,元器件 间距 离散型分布。并且 贴装角度 90度 和 180度 互相间隔。ipc速度 就是指,不论各家贴片机制造商 自己标称的速度 是多少。大家统一生产 ipc 9850 标准板的 实际速度。另外 也需要注意,日本人 一般 标称的速度 不包含传板时间。最好 跟设备供应商 确认一下。

10,IPCA610D是什么标准

IPC-A-610D标准,作为生产现场电子装连外观质量验收的规范文件,可以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检验标准及无铅的验收标准,并得到了国际电子制造业界的广泛认可与应用。通过培训,学员可以掌握判断机械组装的可接受条件的技能以及元件安装与焊接的要求,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增强企业出口产品的合格率及国际竞争力。为了帮助广大电子产品制造商更全面准确的使用IPC-A-610D 标准,特别是对提高电子组装业、印制电路的水平尤为重要.本文来自中国计量论坛 http://bbs.cncal.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cncal.com/viewthread.php?tid=7522
ipc-a-610,电子装配可接收性,作为电子装配的标准,为人们广泛地接受,其焦点是集中在焊点上面。二oo五年二月,ipc发行了期待已久的更新版本:ipc-a-610 d版。 ipc-a-610有一个伙伴文件:ansi/j-std-001,焊接电气和电子装配的要求。j-std-001建立了焊接电子装配的最低可接收要求。ipc-a-510呈现的是在j-std-001内所建立的要求的图片解释。也提供了其它与工作质量相关的主题,如处理方法和机械装配。ipc-a-610可作为一个独立文件使用,但它不包括诸如检查频率或允许的过程指示器的数量等主题。这些主题包含在j-std-001内。 有几个焦点在设计上的、ipc-a-610和j-std-001的伙伴文件:ipc-sm-782,表面贴装焊盘布局(surface mount land patterns);ipc-2221,印刷板设计的普通标准(generic standard on printed board design);和ipc-2222,刚性pwb设计的局部标准(sectional standard on rigid pwb design)。如果设计没有遵循这些文件,那么ipc-a-610和j-std-001建立的要案求就不能应用,因为焊接点的形成直接受焊盘布局设计的影响。如果焊盘布局和ipc-sm-782有很大的不同,那么ipc-a-610所定义的焊点形状就不能达到。ipc-a-600,印刷板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of printed board),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伙伴文件。 更新ipc-a-610 d版的原始理由是澄清现存的要求和增加新的技术。尽管如此,在工作小组开始修改过程时,他们发现了j-std-001与ipc-a-610之间的几个冲突。小组决定多花一些时间和通过修正j-std-001(c 版在二ooo年三月发行)来改正这些冲突,将会给电子制造工业带来实惠。这些改进将会减少误释、增加理解和减少要求用来适当解释这些文件的培训数量。ipc工艺标准含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其中一些在这里作简要的讨论。要得到更多的专门或详细的信息,请参考ipc-a-610和j-std-001。 分类(classification)。建立了三类产品:第一类,通用电子产品,其目的是针对消费电器;第二类,精良服务电子产品,针对商用电器;第三类,高性能电子产品,针对那些失效为严重关注的应用产品。 目标条件(target condition)。基本上就是可希望的条件(通常叫做“优先的”)。高度希望的和接近完美的,但并非绝对需要用来保证在所针对的使用环境(第1、2或3类)中的可靠运行和性能。 可接收条件(acceptable condition)。保证在所针对的使用环境中的可靠运行和性能。可它不是完美的或理想的。 失效条件(defect condition)。即可能不足以保证在所针对的使用环境中的可靠运行和性能。 过程指示器条件(process indicator condition)。即报警条件,不是失效。所有条件足够保证在所针对的使用环境中的可靠运行和性能。可是,当过程指示器显示异常变化或发现不希望的趋势时,必须分析过程,以减少变化。 在d版中,段落和条款的标题已得到仔细推敲,所以目录表容易浏览,也增加了检索。段落从10到12重新编号,通用格式已改变使其用户友好。不包含视觉参考的可接受性陈述已被删除或改变为介绍性的注释。增加了英制度量来协调已建立的ipc文件政策。公制是度量的主要方法,英制在括号内提供。 以下列出有d版的一些变动、增加和删除: 静电放电控制(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ontrol)。ansi/esd-20.20,由esd协会发布,现在推荐为esd信息的原本文件。 最小电气间隙(minimum electrical clearance)。“不与最小电气间隙冲突”的陈述难于理解。这个通过阐述“过多的焊锡或引脚突出可能减少间隙”来澄清。ipc-2221 6.3条作为一条附录加入,以帮助对最小电气间隙的评估。 焊锡圆角厚度(solder fillet thickness)。尺寸g,焊锡圆角厚度,对所有的端点和分类作了改变,“显示良好的熔湿的证据”。 立桩胶剂(staking adhesive)。当端子区域可见立桩胶,但焊点连接满足最低要求时,对第一类和第二类的过程指示器是可接收的。对第三类,当端子上可见任何胶剂时,都是一个缺陷。 片状元件、过锡面的端子(chip component, secondary-side terminations)。当有明显的y轴方向的尾部悬垂b时,对任何一类都是缺陷。尾端焊接点宽度c改变为w或p的75%,取最小的那个。 片状元件、矩形或方形端头(chip component, rectangle or square end) 。焊点侧长d和最小圆角高度f(第2类)改变为“要求适当的熔湿圆角”。 圆柱尾帽端子(cylindrical end cap termination)。尾部搭接j改变为第1、2类的50%,第3类的75%。 扁平带状、l和翅形引脚(flat ribbon, l and gull-wing leads)。对第1类的最小焊点侧面长度d改变为包括一个0.5mm的最小涵点侧面长度;对第2、3类增加了关于怎样测量侧面焊点长度的信息。它要求侧面焊点长度最少为引脚长度l的75%。最大脚跟圆角高度e澄清了元件高/低轮廓的术语,删除了有关与最小电气间隙相冲突的标准,和不能决定是否适当熔湿的情况,最小脚跟圆角高度f对所有类别应该延伸到脚趾朝下形状的外侧引脚弯曲的中点处。 圆形或扁平引脚(round or flatten leads)。对最大圆角高度e的解释,消除了有关冤家元件高/低轮廓的混乱。最小脚跟圆角高度f对所有类别应该至少延伸到脚趾朝下形状的外侧引脚弯曲的中点处。 j形引脚(j leads)。删除了“由于设计原因而缺乏可熔湿边的引脚,不要求有侧面圆角”的陈述。 i形焊接点(butt or i joints)。最大的圆角高度e用来消除有关元件高/低轮廓术语的混乱,以及对42号合金引脚的标准被删除。 片状元件贴装变量(chip component mounting variation)。对第1、2类,侧面装贴是可接受的,而第3类不可接受。将沉淀的电气元素贴装在板面对第1类是可接受的,对第2、3类是一个国过程指示器。 元件损伤(component damage)。对smt元件损伤增加了新的或澄清的标准。例如,断裂和片状外突(chip-out)。 smt异常(smt anomalies)。增加了有关墓碑(tombstoning)、共面性(coplanarity)、锡膏回流(solder paste reflow)、不熔湿(nonwetting)、去湿(dewetting)、紊锡(disturbed solder)、裂锡(ractured solder)、针孔(pinholes)、吹气孔(blowholes)、锡桥(bridging)、锡球(solder balls)和锡带(solder webbing)的信息。 增加了下列元件类型的信息:平耳引脚(flat-lug leads)、只有底面端子的高轮廓元件、向内成型的l形带状引脚、区域列阵或球栅列阵元件(bga)。 总之,ipc-a-610 d版在c版的基础上有重要的改进。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们已经仔细地找出那些将澄清关键主题和消除混乱的
文章TAG:IPC什么是普通产品什么普通产品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