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小规模季度报税怎么算,小规模纳税人怎么计算纳税额本季度开发票223288元

小规模季度报税怎么算,小规模纳税人怎么计算纳税额本季度开发票223288元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5-11 21:59:36 编辑:税务知识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规模纳税人怎么计算纳税额本季度开发票223288元

因为一个季度超过了9万元的销售额,不属于免征增值税范围,应该计算交纳增值税:223288÷(1+3%)×3%=6503.53元
小规模纳税人开发票是 连续12个月不能超过工业50万、商业80万。如果不想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开票时就得算好开票金额。

小规模纳税人怎么计算纳税额本季度开发票223288元

2,请问各位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各季度怎样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小规模不能抵扣、税率3%,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税率一般是17%。  1、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税法还列举了5类适应13%低税率的货物,还有几项特殊业务按简易办法征收(参照小规模)。还有零税率应税劳务和货物;营改增之后增加了6%(营改增服务业)、11%(交通运输业)两档增值税税率,动产租赁营改增适用17%税率  2、小规模纳税人:统一适用3%增值税征收率。
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在每季度计算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都是根据企业的自结利润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所得税费用的。用每季度企业的自结利润(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税率25%求得应计提的季度企业所得税,涉及小微企业的应根据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的)应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的10%计算企业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请问各位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各季度怎样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3,小规模纳税人季度申报增值税

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免征增值税,依据如下: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7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下同)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其中,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2015年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按月申报的,当月收入3万元以下,按季度申报的,季度营业收入90000元以下可以免征增值税(营业税也可以的)。超过90000元的就不可以免征增值税了,要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税种是指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也往往是税种名称的由来。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每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纳税人究竟是谁,一般随课税对象的确定而确定。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人是有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房产税的纳税人是产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其纳税人是产权承受人。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申报增值税

4,小规模纳税人报税计算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普通发票是否含税?是的。是怎么计算的?应交增值税 = 商品总价款 / (1+3%)* 3%即,将总价款先还原成不含税价格,再计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不能扣除进项税额,直接按销项交税。
一般情况下,办完登记证的当月就应该申报。如果登记证办完时是接近月末,也可能被要求次月申报。 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包括有收入而没开发票,虽然这样是不合规定的),则进行零申报。就是收入为零,应纳税额也为零。做凭证时税金直接计提小规模纳税人识别号填税务登记证号 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填主营项目 销售额填不含税收入金额 征收率填你公司适用税率:如为销售为主企业4%加工修理企业6%本期实际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应补退税额=本期实际应纳税额 必填 小规模纳税人怎样申报? 1、增值税,一般按月申报。工业企业根据:开具发票金额/(1+6%)×6%申报增值税;商业企业根据:开具发票金额/(1+4%)×4%申报增值税。需要申报的报表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申报附列资料》、《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所有的报表应该都可以从纳税申报系统生成打印,如果需要纸质报表,可以向当地税务机关免费索取。 2、企业所得税。按季度申报,年底汇算清缴。所得税征收方式可以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如果实行查账征收,需要报送的报表很多,并且需要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查账报告;如果实行核定征收,只需要报送《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表》

5,小规模纳税人季度所得税怎么申报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a类报,每行具体填写如下:  首先填写“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11、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6,小规模纳税人季度如何申报

肯定要,先与你专管员联系一下。每个季度交一次报表,是把三个月的报表一起送到税务局去,不是三个月做一次报表的意思.对网上申报也是三个月送一次报表的.如果是手工申报还得每月送的.
也是要每个月申报的,报表也要每个月做,一个季度去税局交一次报表一般的(国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电话申报(地税)是网上申报,包括:教育附加\城建税\个人所得税这些,都是网上申报的
交了增值税,再去地税申报增值税的附加和所得税、印花税,这样行吗?没问题的。附加税本身就是附加的,不是主税,没有主税,附加税也无法计算啊,所以,附加税都是跟着主税申报的,主税按季度,附加税也按季度。所得税本来就是按季度申报的,也没有问题。印花税是发生时就申报,没有发生就不用申报和缴纳,同时允许时间上差异,所以也没有问题。
季报应该是指所得税的季度申报,而不是指增值税。增值税申报月月都要做的。网上申报模块上都有的。如果没有所得税季度申报,请与专管员联系。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4〕71号):  1. 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含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2. 2015年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按月申报的,当月收入3万元以下,按季度申报的,季度营业收入90000元以下可以免征增值税(营业税也可以的)。超过90000元的就不可以免征增值税了,要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  3《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补贴收入作为营业外收入二级科目,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未达起征点的,免增值税,  1) 销售时正常做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XX单位;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主营业务收入  2).同时做账务处理做: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收入。

7,小规模纳税人季度所得税申报营业成本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的营业成本计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计算公式: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企业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单一包括成本,实际利润需和利润表利润一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规定: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额,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视同销售的成本额,不包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等;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计算所得税时,按第4行“实际利润额”×适用税率25%计算的,与第2行、第3行没有勾稽关系的即:第2行-第3行≠第4行,如果有恒等关系,申报表会列示的。
文章TAG:小规模季度报税怎么算小规模规模季度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